主动防护网简单类型: APS-100主动防护网和APS-150主动防护网
边沿(或上沿)钢丝绳锚杆+支撑绳+缝合绳(D0/08/300钢绳网+上下沿锚固+上下沿(或横向)支撑绳)
边沿(或上沿)钢丝绳锚杆+支撑绳+缝合绳(D0/08/300钢绳网+上下沿锚固+上下沿(或横向)支撑绳)。
主动防护网结构配置:
钢丝绳网、钢丝绳锚杆、支撑绳、缝合绳、钢丝格栅网。
主动防护网主要型号: GAR1、GAR2、GPS1、GPS2。
产品用途: 系统的开放性,地下水可以自由排泄,避免了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的边坡失稳问题;
该系统除对稳定边坡有一定贡献外,同时还能抑制边坡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
且对坡面形态特征无特殊要求,不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
其开放特征给随后或今后有条件并需要时实施人工坡面绿化保留了必要的条件。
绿色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
从而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反过来又保护了地貌和坡面植被,实现最佳的边坡防护和环境保护目的。
一、工程概况
为了不破坏现有植被生长环境,保证水的良好排泄,采用SNS主动防护网系统。
防护网采用APS-100型SNS主动防护系统,防护网钢绳锚杆钢筋为2φ16
间距4.5m,平均长度6m,锚孔孔径91mm,注浆材料为M30砂浆。
二、SNS主动防护网施工顺序及工法
2.1清坡 在多数情况下,清坡工作并不是必须的,但以下两种情况是需要加以考虑的:
1当坡面上特别是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内存在浮土或浮石时,对可能因施工活动引起崩塌、
滚落而威胁施工安全的,宜予清除或就地临时处理。
2对坡面上存在的将来发生崩塌可能性很大的个别块孤危石。
若它(们)的崩落可能带来系统的大量维护工作需要甚至超过系统的防护能力。
则宜对其进行适当的支撑加固处理或予以事先清除。
2.2测量放线
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根据地形条件,孔间距可有0.3m的调整量)。
在孔间距允许的调整范围内,尽可能在低凹处选定锚杆孔位;
对非低凹处或不能满足系统安装后尽可能紧贴坡面的锚杆孔(一般连续悬空面积不得大于5m2)
宜增设长度不小于0.5m的局部锚杆,该锚杆可采用直径不小于φ12的带弯钩的钢筋锚杆或直径不小于2φ12的双股钢绳锚杆)。
2.3基础施工
该项工作主要是为了保证锚杆的锚固能力。
因此,对本身为基岩或坚硬岩土的位置,就具体化为锚杆孔的钻凿。
而对不能直接成孔的松散岩土体位置,则可能包括基坑开挖、砼基础浇筑。
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孔,孔深应大于设计锚杆长度5cm~10cm,孔径不小于φ42;
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φ35的锚孔内。
形成人字形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3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
当局部孔位处因地层松散或破碎而不能成孔时,可以采用断面尺寸不小于0.4×0.4m的C15砼基础置换不能成孔的岩土段。
2.4锚杆安装
对直接成孔的锚杆位置,锚杆在注浆前连同注浆管一同埋设。
对采用砼基础的地方,锚杆一般在浇筑基础砼的同时直接埋设。
插入锚杆并注浆,采用标号M30的砂浆;
水泥宜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3mm的中细砂。
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不少于三天。
2.5套环加工及锚头封闭
制作钢丝绳套环,采用50cm长φ16钢丝绳弯曲成环形,连接处用2个U型卡扣上牢。
在每一孔位处凿一定深 第 2 页 共 3 页 度的凹坑,一般口径20cm,深15cm。
将套环悬挂于锚杆尾部弯钩上。锚杆外露套环顶端不能高出地表。
用C25细石混凝土封闭凹坑(套环大部露出混凝土,套环与锚杆弯钩连接处必须封闭于混凝土内)。
2.6支撑绳安装与调试
为确保支撑绳张拉后尽可能紧贴地表。
安装纵横向支撑绳(横向采用φ16钢丝绳,纵向采用φ12钢丝绳)后采用紧线器或手拉葫芦张拉。
拉紧后两端各用2~4个(支撑绳长度小于15m时为2个,大于30m时为4个。
其间为3个)U型卡扣与锚杆外露套环固定连接。
2.7格栅的铺挂
拟采用D0/08/300/4*4型钢丝绳网(长4m,宽4m)与S0/2.2/50/2.25/10.02型钢丝格栅网(长10.02m,宽2.25m)
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张格栅网间的缝合以及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φ1.5铁丝进行扎结。
当坡度小于45。 时,扎结点间距不得大于2m,当坡度大于45。
扎结点间距不得大于1m